main  

只要對日本戰國有了解的都知道今天(62日)是甚麼日子,

是的,就是讓信長統一大業為之中挫的『本能寺之變』。

有關『本能寺之變』的原因400多年來日本學者不知討論過幾千幾百次,

但是並無明確的定論,各種想得到的猜測紛紛出爐,

其中也不乏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國家與英國、荷蘭等新教國家較勁這種天馬行空的說法。

 

最近出爐的這種說法似乎使『本能寺之變』的原因得到解答,不過以小編所學的歷史學來看,這只是目前比較能夠被接受的說法,只要有新文件解密,不排除有再推翻此說的可能性(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150531-00000013-asahi-ent

 

這種說法我簡單的用中文翻譯一下,並加上自己的看法。『本能寺之變』發生前的天正六年,信長與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關係尚處於融洽時期,儘管信長有志於征服四國,但是征服的對象並非長宗我部,而是其他勢力。長宗我部元親在當時的勢力其實並不如『信長之野望』遊戲那樣處於絕對有利的局面,遊戲和真實的世界有很大的差異,對非歷史系的學生而言雖然不一定需要了解差異的程度,但是也不要相信遊戲裡的勢力就是真實的情況。

 

成為信長和長宗我部溝通橋梁的就是明智光秀及其家臣齋藤利三(春日局的生父)和石谷賴辰(說實話,我也不認識這位武將,喜歡信長並不代表信長時代的大小事情就一定都知道,理想歸理想,但事實就是事實)。隨著信長勢力的擴大,特別是瓦解信長包圍網(前後共三次)以及結束長達10年的石山戰爭後,他對待長宗我部的態度必然會有所不同。

 

信長會與長宗我部元親關係融洽我認為這與他同時間夾在信長包圍網中不無關係,1576年雖然武田信玄已經病逝,但對信長而言尚有一不下於武田信玄的勢力存在,那就是上杉謙信。信長對謙信的畏懼應該也不用多作解釋,從這一年信長忍痛餽贈國寶『洛中洛外圖屏風』去巴結謙信就能看出。這樣討好謙信從次年的手取川之戰可以看出似乎並沒得到謙信善意的回應,157677年信長必然不想在其他地方與其他勢力發生衝突,他要集中兵力防範來自北陸的上杉謙信,所以對於四國的長宗我部信長一定會想辦法和他打好關係,所以這時候這兩股勢力關係融洽是非常有可能的。

 

隨著謙信病逝,上杉家發生「御館之亂」削減自身的力量,造成第三次信長包圍網的瓦解,再加上1580年底為期十年的石山戰爭也在正親町天皇的調解下,顯如上人退出石山本願寺。信長接二連三的勝利讓他與長宗我部的關係出現質變。

 

其實這也是跟人性有關,今天如果你處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有個人願意對你伸出援手,即便這個人本身也沒甚麼力量你還是會對他感恩戴德,因為你本身更沒力量;但是如果今天你已經擁有像郭台銘那樣的實力,你在選擇盟友上必然會慎重考慮,一定不會考慮只有幾十萬或是上百萬身家。

 

信長安然度過信長包圍網與石山戰爭的危機後,整個日本已經沒有可以和他對抗的勢力,他在困境中與長宗我部的融洽關係必然會有所變化。附帶一提,他和德川家康的關係也是這樣,清洲同盟剛締結時,雙方因為唇亡齒寒之故所以關係密切,到後來信長勢力愈來愈龐大,家康在信長眼中逐漸從盟友變成下屬,所以後來信長敢逼家康長子信康切腹,正是因為他已把家康視為下屬,如果信長的領土還只有尾張的時候,你看他敢不敢叫信康切腹。

 

因為信長與長宗我部元親關係的交惡,信長只願意讓元親在統一四國後保有土佐一國與阿波半國,對志在統一四國的元親當然不能接受,處在兩人之中的明智光秀也因此倍感為難,加上信長壯大後逐漸泯滅人性,終於使光秀鋌而走險發動『本能寺之變』。

 

另外,最近在日本電視節目和網路上竄紅的自稱光秀後人的明智憲三郎撰有《本能寺の変 431年目の真実》(這本書是《本能寺の変 427年目の真実》的修訂版)號稱有全新考證的成果,這本書今年會出繁體中文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鎖定。

 

最後不能免俗的,來聽聽信長最喜愛的一首歌曲,『本能寺之變』發生時,當信長從小姓森蘭丸口中得知叛變的是城府極深的明智光秀後,知道已無生還機會的他絕望地唱出這首歌,經過一番抵抗後他遁入本能寺本殿一把大火將自己葬送在火海之中……

 

想必各位也都知道是哪首歌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I67fdId6QY

arrow
arrow

    風林火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